嘉靖《思南府志》读后(读史笔记)
2019-04-07 10:12:14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嘉靖《思南府志》读后(读史笔记)

思南是明清两代“改土归流”较早的地区之一,在永乐年间即废宣慰使而设府。嘉靖《思南府志》记载这一带的民俗时写道:“蛮獠杂居,言语各异,渐被华风”,显然是个多民族地区,但在官府服役的已都能说汉语,“今人交接之间,言语俱类中州”。“府旧为苗夷所居,自祐恭(田祐恭,思州西南夷番部长官,归附宋朝后派为当地守官,后世袭此职。)克服之后,芟荑殆尽,至今居民皆流寓者,而陕西、江西为多。陕西皆宣慰氏之羽翼,各司正副官与里之长是也。多巨族,负地望,颇以富足夸诈相高。江西皆商贾宦游之裔,多读书,乐仕进,亦渐趋于浮薄。婺川有砂坑之利,商贾辐辏,人多殷富,告讦难治,长吏多不能久,必以罪罢去。印江、朗溪多土人,勤生啬用,亦险健,善持长吏长短,沿河与酉阳邻而去府远,多被侵削。官不得举其职,人不得聊其生,盖六邑之最困者也。”根据这段记载,田氏归附中原王朝之后,利用汉人支持巩固其地位,陕西、江西汉人向这一带迁徙,因地缘关系,陕西人在思南当土官、里长居多。江西人则多事商贾仕进。苗人则集中在印江、朗溪一带,沿河地区势力更大,汉官难以治理。

“改土归流”,在行政上虽自永乐年间开始,但土官在当地仍有很大势力。宣慰司改设知府之后,以下各县的“改土归流”推进也十分艰巨而漫长。印江于弘治年间废除思印江长官司,改为县治,县境内的“蛮夷”则由蛮夷长官司管理。根据嘉靖《思南府志》已记载,印江已完成了编图,而朗溪蛮夷官司还未能编图,分为十五洞。“自有郡至今,百余年矣,而制度犹若是[似?]其草创焉,何哉?” 在嘉靖年间,思南府下,县治二:婺川、印江;司治四:水德、蛮夷、沿河、朗溪。嘉靖十年,全府人口总数26691口,县治人口11832口,司强县弱的格局并未得到根本转变。朗溪司编图难以推进,可能与土司一职由在湘南黔东一带势力强大的田氏世袭有关。水德司自元代以来由张姓世袭;蛮夷司、沿河司由安姓世袭。各司副长官同样采取世袭制。这些“世家大族”在当地几百年经营,盘根错节;流官到任,人地不熟,加以任期制,一旦与土司发生矛盾,思南知府自然“多不能久,必以罪罢去。”罢去原因,可以从知府的个人传记资料或其他文献中寻找线索。

我手头没有清代的《思南府志》,民国编的《思南府志》中,这些土司已经完全没有了。《思南府志》,嘉靖志以后,还有万历志、康熙治、雍正志、道光志,加上民国志,共有六种。结合其他史料,是个案论述明清两代“改土归流”将所谓“蛮荒之地”改造为内地郡县的历史过程的一个很好选题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